中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导读:】

据知识产权报报道  2012年年底,湖北省专利权质押融资项目签约会暨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网站开通仪式在汉举行。26家企业以专利权作质押,获得三家银行贷款10.815亿元。其中,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3亿元贷款,创全国企业单笔专利权质押贷款协议的最高金额。

随着近几年国家将知识产权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价值迅速体现出了巨大作用。

【详细内容:】

知识产权报讯 (记者崔静思北京报道)2012年,我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专利、商标、版权全年分别实现质押融资金额141亿元、214.6亿元、27.51亿元,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了解到的信息。据介绍,随着今年20个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陆续建成,预计我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会实现更大的突破。

  据了解,去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相关成员单位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特别是加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工作力度。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28个地区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在10个省市、5个市区以及8个高新技术园区开展了企业专利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组建了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联盟,整体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

  在商标权质押融资工作方面,自200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出要“积极开展商标权质权登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后,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创造性地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实现商标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我国共办理商标权质权登记申请1869件,帮助企业融资664.6亿元,其中仅去年的商标权质押融资金额就达到了214.6亿元。

  去年,我国完成著作权质权登记146件,涉及软件和作品数量773件,质押金额总计27.51亿元,其中最高一笔质押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据介绍,为规范著作权出质行为,我国于2011年颁布施行了《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将“质押合同登记”修改为“质权登记”,并指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为登记机构。去年以来,著作权质权登记制度在促进文化企业以版权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质押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国将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相关政策,制定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搭建20个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许可权、股权其他资产组合的新模式试点工作。

【评析:】

以上数据均表明,知识产权将是企业后续生产重要保障。从企业数量上来看,就中国企业数量来看还是非常低的。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政府的推动和鼓励政策实施。相信中国的企业在今后将突破国门,勇敢走向世界!


シェア :
レビュー(0)